跳到主要內容
menu

精彩選件

藏文《龍藏經》經板插圖:五部金翅鳥
清康熙8年內府泥金寫本
藏文《龍藏經》經板插圖:五部金翅鳥
金翅鳥源自古印古印度吠陀時代(Vedic period,約西元前2000—1000年)的神話,為迦葉仙人(Kāśyapa)與毘那多(Vinatā)的兒子,孵育了五百年才破殼而出,強悍威猛,最後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濕奴(Visnu)馴服了它,使其成為毗濕奴的坐騎。
又傳說毘那多與姊姊歌頭(Kadru)都是迦葉仙人的妻子,兩人平素不睦,多有爭執,而歌頭兒子為1000條巨蛇(Nāga)。有次打賭失敗,毘那多被歌頭囚禁起來,金翅鳥為了營救母親,偷取了長生不老的甘露作為贖金。因交易時發生打鬥,甘露從鳥喙滴落草地上,巨蛇為舔甘露以求長生不老而被利草割破舌頭。金翅鳥與巨神因此成為累世對立的宿敵。
佛教擷取古印度傳說,將金翅鳥轉化為受佛陀感召的佛教護法,為「天龍八部」之一,漢譯稱「迦樓羅」。在藏傳密教中,金翅鳥被視為五方佛中的北方不空成就佛的坐騎;其威猛形象,也發展出諸多獨立的修法,而被視為諸佛的化現。
這件《龍藏經》下內經板描繪作為護法的五種金翅鳥,以密教五部思想編組,由左至右分別為:珍寶金翅鳥(寶部,黃膚,南方,持寶珠)、金剛金翅鳥(金剛部,藍膚,東方,持金剛杵)、佛陀金翅鳥(佛部,白膚,中央,持法輪)、蓮花金翅鳥(蓮花部,紅膚,西方,持蓮花)、事業金翅鳥(事業部,綠膚,北方,持劍)。每尊金翅鳥均有一條巨蛇被其雙腿踩踏、左手拉扯,頭部被吞噬於鳥喙內,反映了金翅鳥與巨蛇為宿敵的形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