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件清單:下載
書法是寫字的藝術,日本稱為「書道」,韓國稱為「書藝」。在使用漢字的東亞文化圈,是一項特別受到重視的文人技藝。學習書法,常用碑帖作為範本,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稱。碑指石刻的拓本,帖為摹刻古人墨蹟佳作於木或石上所彙集成的法帖。以墨拓法將銘刻的文字轉印至紙上,可以複製多份,化身千百,廣為流傳。
碑帖拓本作為一個古老的收藏類別,一般多以墨拓為主,俗稱「黑老虎」。因為拓本歷經翻刻,真假難辨,往往暗藏危機。「黑」字除指拓本的顏色外,並暗示著情況幽微難辨;收藏者若不仔細辨別,容易受到蒙蔽,重傷荷包,故稱「老虎」,使得碑帖研究更增添了幾分探案的刺激。
由於書法載體主要是脆弱的紙絹材質,當真蹟不存時,拓本幾乎等同真蹟。例如書聖王羲之(303-361)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據傳原作已隨唐太宗(598-649)埋葬昭陵,所幸有摹本刻石流傳,本次特選蘭亭序版本中最為著名的定武本為主要展件,首次南下展出。
本院所藏碑帖拓本,除遷臺攜來者,有許多來自各界捐贈與陸續購藏,其中也有韓、日碑帖。常見的黑底白字拓本以外,尚有減地陽刻的白紙黑字拓,以及以硃砂朱墨製作的朱拓本。此外,也利用南院展廳挑高的優勢,特別展陳高達三公尺的特大拓件,以呈現大幅碑帖的氣勢。
1. 千古蘭亭
東晉穆帝永和9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寫下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據說原作已隨唐太宗埋入昭陵。原蹟雖已失傳,卻有眾多臨摹本與拓本流傳於世。目前以北京故宮唐馮承素摹神龍本、本院藏元陸繼善雙鉤本為公認最能體現蘭亭真跡的鉤摹墨蹟本,刻帖則以定武蘭亭為最善本。雙鉤填墨費時費工,一次只能複製一件。摹刻上石的定武蘭亭,則可傳拓多份,造福更多習書之人,影響最巨。
2. 東亞同珍
在東亞的漢字文化圈,書法名蹟的藝術性往往突破國界藩籬,舉世同珍。如日本江戶時期第八代水戶侯德川齊修(1797-1829)命松平賴救(1756-1830)、大儒立原翠軒(1744-1823)等刻製的《垂裕閣法帖》中,即收有東漢、魏、南北朝至明歷代名家法書多種。清光緒初年出土於吉林,高句麗第19代國王談德(374 - 413)的墓碑〈高句麗好大王碑〉,也以似隸似楷,沉著古厚的書風,備受中國、日本、朝鮮、韓國等國矚目與肯定。
3. 掌中巨碑
雄偉的石碑往往高過丈餘,被稱為「整拓本」的完整拓片太過巨大,難以置於案頭臨帖習字。為了取用方便,往往按照整拓本的碑文順序,逐行剪條,且分頁裱貼,裝訂為冊,化整為零的剪裝本便應運而生。講究的剪裝本會盡量保留原碑的特色,除了依照原刻的文字順序外,跳行空格、損泐之字均不能剪棄,甚至每頁抬頭、年月、落款,以及首尾附題小跋的位置,均儘量剪裱,以供觀覽時參照比對。
4. 朱墨交輝
俗稱「黑老虎」的碑帖拓本,除了常見的黑底白字,也有如罕見的〈北魏始平公造像題記〉,因為原碑減地陽刻,讓拓本呈現版畫般的視覺感受。為求變化以硃砂代替黑墨拓製而成的朱拓也很常見,甚至石青、石綠、銀色、金色等都可以用來當成製作拓片的顏料。此外,墨分五色,即使是黑底白字的拓本,由於拓製時用墨的乾濕濃淡不同,也會有濃如烏金,或薄如蟬翼等各具特色的效果趣味。
「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策展人導覽
「刻石取拓─故宮碑帖特展」系列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