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帝后半身像冊,即在服制與繪畫技法上,呈現蒙元帝國多元文化的交融。畫中世祖梳理蒙古男子髮式「婆焦」,頭戴皮製暖帽,身著單色衣袍 ; 世祖皇帝后徹伯爾(右幅)與順宗皇帝后塔濟(左幅)均著袍服,錦緣為伊斯蘭織金錦「納石失」,頭戴「罟罟冠」(考古遺跡請觀影片秒20:46),是蒙古貴族婦女的獨特冠制。所繪帝后御容,以細勁的線條,勾勒人物身形與五官輪廓,再染暈臉頰、眼窩與下額,強調皮膚的肌理與質感。有別於中國繪畫以線條為主、淡染為輔的傳統,應是來自中原以外地區的繪畫技法。
「半身像」是繪製大型御容畫或是織製緙絲肖像的範本,因畫上未署款,作者身份與創作年代尚待考證,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新裝潢後移藏於南薰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