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當期展覽

常設展覽
人氣國寶展
展件清單:下載

  時不我予、事不由心的煩憂,還有身而為人必然遭遇的生、老、病、死,種種肉體和精神的痛苦,如何面對與超脫,甚而臻至不朽,又或者歸於安樂自適,自古以來一直是人們反覆思量的重要命題,因此形成了深邃的生命哲學與宗教觀,並透過文字與藝術創作抒發感懷、傳遞智慧。
  此次展出明末清初兩位重要畫僧─八大山人(1626-1705)、石濤(1642-1707)的作品,他們皆貴為王孫,卻因造化弄人,經歷世局翻天覆地的變化,轉而寄情於宗教,先入空門而後由僧入道,並忘情於藝事。他們的書藝與畫境,深受禪宗與道家哲思的薰染,展現對於自然、宇宙至理的體悟。
  春秋戰國時期萌發的老莊哲學,認為「道」取法自然,採取無為、順應自然的態度,甚而對生死豁然達觀,然而除了個人情志的超脫,隨著道家思想發展到漢代,時人將道家文本結合陰陽五行學說與盛行已久的神仙思想,創立了道教,一方面追求個人長生不死,蛻化為逍遙物外的神仙,另一方面則形塑了一個蔚然可觀的神仙體系,描述超脫現世的奇異仙境。轉至明清,已然融入民間生活的道教文化發展出許多神仙與吉祥母題,將冀求長生與現世安樂的心念化為實體,願觀者在悅目之餘,也能忘憂與得樂。
 
|書畫|
  八大山人(1626-1705)與石濤(1642-1707)俱是明朝王孫貴冑,國變後避世於佛門,在歷經鼎革之際天崩地解的動盪後,悒鬱不忿之意,寄情於山水之巔,終爾禪悟宇宙人生至理,忘情於詩書畫藝之中。
  明清之際,佛道相參,二人亦受到佛教禪宗與道家思想的影響,主張「無法而法,乃為至法」,表達藝術創作求新求變的理念,終以獨特畫風,衝破摹古的樊籬,被奉為中國藝術史「表現主義」的先驅,予以後世深遠的影響。
 
|器物|
  面對當下生活的艱難苦痛、悲傷憤懣與逆境乖舛,道家的順應無為與崇尚自然,促成脫離現世,羽化登仙的思想。表現在藝術上則有縹緲仙境、天界仙人的描繪;轉化為道教的修鍊之途,則是以八卦作為術數、術法的代表性象徵符號;而明清道教民間化的具體呈現就是對於福、祿及長生的訴求,不但轉化為鶴、鹿等吉祥瑞雲,還出現在節慶舞台上的八仙戲碼。
 
 
展覽資訊
  • 時間 常設展覽
  • 地點 3F S302
  • 費用
朱耷 山水
  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人。朱元璋子甯獻王朱權(1378-1448)九世孫。明亡後,遁入空門,法名傳綮。精繪事,筆情縱恣,不泥成法。所題「八大山人」四字,多聯綴成似哭之或笑之,蓋別有用意。與弘仁(1610-1663)、石谿(1612-1686)、石濤並稱清初「四僧」。
  此軸畫幅狹長,以龍脈統理畫面,側重上下氣勢的連貫,省略細節的描繪。本幅山水格調冷雋,在寂寥空靈的畫境中,體現佛道虛寂曠無的宇宙觀。
  本幅為羅家倫夫人張維楨女士捐贈文物。
朱耷 草書詩
  朱耷,明宗室。甲申之變(1644)後落髮為僧,後又改信道教。八歲能詩,少有文名,工篆刻,善書法,風格鮮明。
  朱耷草書的特色在於藏鋒運筆,線條維持一定厚度,凝斂渾厚。本幅寫唐代詩人王瓚古詩〈冬日與群公泛舟焦山〉最後四句﹕縱步不知遠,夕陽猶未廻。好花隨處發,流水趁人來。詩句集中在書幅的右上側,左下角留有大片餘白,佈局追求虛實對比,「有」與「無」相生相成。
  本幅為王雪艇先生捐贈文物。
石濤 自寫種松圖小照
  石濤(1642-1707),原姓朱,名若極,明靖江王朱贊儀(1382-1408)十世孫。明清易代後皈依臨濟宗,改名原濟。
  本幅淺設色畫石濤握鋤,於松樹下悠閒適坐,左方僧人與猿猴抬來小松,讓石濤種植。石濤臉部採肖像畫法,面部採紅赭渲染,使其產生質量感與立體感,以白描細線表現衣紋,筆法稠密重疊,饒有「曹衣出水」的遺意。石濤主張創作應從於心,我自用我法,此卷構圖頗富奇思,筆墨縱恣,淋漓多變,脫盡前人窠臼。此作保存石濤「相貌」,按自題詩之紀年「甲寅」(1674)推算,石濤時年三十三。
羅聘 臨石濤種松圖、石濤 書道德經 
  石濤晚年出佛入道,道家思想對其繪畫理論影響深遠。此冊書《道德經》,下筆從容,古質樸拙,帶有隸書筆意的楷體,令人遙想魏晉時人風韻。此冊受贈於張群先生。
  揚州畫派羅聘(1733-1799)曾節臨清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現裱裝為〈清石濤書道德經〉冊第一開。比對兩作,羅聘保留「曹衣出水」的人物衣紋線條,白描細線順著身體層層鉤圈,筆法稠密重疊,呈現平行弧線,惟於背景有所簡省。
南朝至初唐
博山爐
  博山爐是一種薰香的容器,流行於漢朝及魏晉。以山形為蓋,山間穿梭著靈禽、瑞獸與神仙人物等,下有托盤,蓋上有孔,焚香之際,香煙裊裊,營造出仙山飄渺的意境。
東漢
吳越王神人畫象鏡
  銅鏡原是生活用品,因能反光成象,故被認為能使神鬼現形,具有光明與辟邪的靈威,是墓葬的隨葬品,也成為道家的法器。
元至明
瑪瑙八卦杯及盤
  八卦出自《易經》,以「一」代表陽爻,用「- -」代表陰爻,藉由陰陽平行組合成八種的不同形式,八卦又互相配合成六十四卦,用以象徵各種自然與人事現象。道教將八卦神格化,是儀式用器常見的紋飾。
明至清
木根如意
  如意原是生活用器,南北朝已作為道教人物的持物。明清文士喜以天然木根或樹枝,略經整治,形如靈芝,具有成仙的意涵。或於如意上以翔鶴、桃、鹿為飾,寓意鹿鶴長春、福祿壽全。
竹雕八仙
  八仙是道教中的八位神仙,分別代表男女老幼、貧賤富貴,不同年齡身份的人群,是宋元戲曲不可少的主題,也是民間十分流行的吉祥題材。
 
如何知道誰是誰?請點選網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