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展覽回顧

常設展覽
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
展件清單:下載

本展透過院藏歷代書畫,系統性地介紹繪畫與書法的發展脈絡。但古典書畫多屬紙、絹類材質,相對脆弱,因此具體展件均以展出三個月為原則,屆期將更換展件。


繪畫

  本院所藏歷代繪畫,形式上有立軸、長卷、冊頁、扇面等之不同;依其內容主題,則可概分為人物、花鳥、山水三類。
  中唐(八世紀)以前,人物畫盛行,以東晉顧愷之、唐代吳道子為代表,到了五代,山水畫與花鳥畫取代原本人物畫的中心地位,花鳥畫奉西蜀黃筌「鈎勒」、南唐徐熙「沒骨」技法為圭臬,山水畫則有華北的荊浩、關仝與華南的董源、巨然等名家。
  宋代(960-1279)范寬、郭熙、李唐等人的巨碑式構圖,將山水畫推向高峰,尤其南宋畫院在宮廷倡導下盛況空前,花鳥畫精緻古典,人物畫則細密恢弘並陳,山水畫則強調觀察自然與詩意入畫,以留白與對角線構圖,來凸顯意境與象徵性。
  元代(1279-1368)趙孟頫的「書法入畫」,承接蘇軾、米芾等文人「心畫」寄情、不求「形似」的藝術理念,將文人畫帶往新方向,「元末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等繼而創造更豐富的風格,成為文人畫的典範。
  明代(1368-1644)畫派因地域發展而有不同,如蘇州「吳派」的優雅細膩,閩浙「浙派」的粗放水墨,各具特色。明末「松江派」董其昌,以其豐富的藝術見解,建立將風格對立體系化的藝術史觀,影響後世至深。其後,王時敏、王鑑、王翬和王原祁等「清初四王」繼而發揚,形成「正統派」。
  清代(1644-1911)「正統派」奉職於宮廷,也包容歐洲傳教士帶來的西洋畫法,立體與透視成為再造傳統的新工具。宮廷之外,活躍在揚州的一批標榜「怪奇」的畫家,筆墨造型皆非正統,成為後世追求變革的先聲。


書法

  書法以其別具一格的漢文字結構、形體、線條與筆畫運行,組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並衍生出古文、篆、隸、草、行、楷等不同書體風範。
  秦漢時代(221BCE-220)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期,從獸骨龜甲上刀刻的甲骨文、鐘鼎食器上鑄造鐫刻的銘文、以及自由多變的大篆石鼓文等,統一成結構標準的小篆,而為了書寫上的快捷,筆畫平正的隸書,逐漸取代小篆,成為漢代通行的書體。
  草書、行書、楷書等書體,都由隸書持續演變形成。魏晉南北朝(220-589)時,書體參雜與發展中的書風時而可見。草書,書寫最為便捷,漢初竹簡即可見其雛形;楷書,為隸書逐漸演變的正規字體,形體方正,易於辨識;行書,則介於兩者間,比楷書流暢,較草書易於辨認,實用性最強,極盛於晉。王羲之是行書成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隋唐兩代(581-907)書體承繼魏碑的峻整風格,政治統一則使南北各地書風融會,筆法更臻完備,楷書遂成通行書體,顏真卿為集大成者。顏真卿之行書體,納入張旭、懷素的筆法及草書精神,兼容魏晉隋唐風流氣骨,與王羲之比肩。
  宋代(960-1279)以後,書法家繼承傳統之餘,又積極探索表現個人情性。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等「蘇黃米蔡」四大家,也多以行書體取勝。
  元代(1279-1368)提倡復古,延續晉唐傳統,趙孟頫楷書尤為精絕,與唐代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歐顏柳趙」。
  明代(1368-1644)書法面貌紛雜,行草書特別活潑自由,如「吳中三大家」祝允明、文徵明、王寵,「南董北王」董其昌、王鐸,都是凸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與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
  清代(1644-1911)以降,書法受到考據學的影響,為隸篆兩體開創新局,更利用篆、隸書法的線條趣味來寫楷書或行書,開啟「碑學」大門,引領新的書法風尚。
展覽資訊
  • 時間 常設展覽
  • 地點 2F S203
  • 費用
裴休 圭峰禪師碑明拓本
  • 捐贈者 譚伯羽、譚季甫先生
《圭峯禪師碑》立於唐大中九年(855),由裴休(791-864)撰文並書寫,柳公權(778-865)篆額。
此碑書風近似柳公權,用筆乾淨俐落,結構平穩中穿插奇崛造型,是晚唐佛教碑中銘品,在書法史上的評價也很高。唐代是楷書興盛的時代,名家輩出,留下許多經典傑作,成為後世學習的最佳典範。
米芾 書尺牘
據推測為米芾55歲所書,信中真酥則是知西輔郡(鄭州)的胡宗回所贈,這種酥類食物在當時相當流行,經常出現在文人書信中。
此作與米芾其他傳世名作相比,並無跌宕激昂的表現,呈現出平淡天真之美。用筆的細微變化與技巧,完全體現在點畫的起收轉折,及運筆的提按頓挫中。除了可以欣賞其書學功底與傲人技巧,也能反映出宋代行書的高度發展與成就。
陳鴻壽 隸書八言聯
陳鴻壽(1768-1822),錢塘(今杭州)人,字子恭,號曼生。篆刻史上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設計出著名的「曼生壺」。
此聯書「散此緗編遲還芳札,偶有嘉酒爰撫素琴」,用筆靈活,線條雄渾樸拙,造型富有設計感,卻又不流於刻意,開拓出隸書書寫新貌。他能突破漢代隸書的傳統,發展出獨具特色書風,確實是相當不容易的成就。
文徵明 關山積雪圖
  • 國寶
文徵明(1470-1559)此作耗時五年,贈與忘年交王寵(1494-1533)。兩人在1528年冬日大雪時,共遊共宿於江蘇上方山楞伽寺,王寵以佳紙求畫,文氏乘興作此。白雪披覆在層疊綿延的錐體山峰,千峰失翠,湖面結冰。微露青綠的山石、藏於樹葉下淡雅的赭色與紅衣行旅,在地凍天寒中透露一絲生氣。時隱時現於全卷路途的騎馬紅衣人,似導引觀者同遊寒山。
傳明
仇英 百美圖
此卷舊傳仇英(約1494-1552)所作,實為晚明衍生自其仕女畫的商品,內容描繪精美宮闕苑囿中的仕女嬉戲遊樂群像。畫中佳麗的活動內容,以及多組親密搭肩的旁觀者,皆可見到與院藏仇英〈漢宮春曉〉的關聯,唯設色更為濃豔。雖然人物造型與整體結構較不講究,畫家卻豪氣的使用貴重顏料,且展露對裝飾紋樣的興趣,讓畫作更為豔麗炫目。
蔣廷錫 畫群芳擷秀
蔣廷錫(1669-1732),江蘇常熟人,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善畫花卉,沒骨花鳥畫繼承惲壽平(1633-1690)風格,與郎世寧(1688-1766)同時任職內廷如意館。此冊選用加工精緻的色箋十二種作畫,每幅繪製折枝花卉一種,對幅題詩為清聖祖(1661-1722在位)所書。由於箋紙表面拒、積墨性質不一,特別考驗畫家的能力。最後署「臣蔣廷錫恭畫」,為應制之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