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當期展覽

特別展覽
故宮x鄭問:「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

 

  • 展覽概述

    特別展覽/ S101

    故宮x鄭問:「赤壁與三國群英形象」特展

    展期:第一檔 2019/01/25-2019/04/14

    一段充滿張力的時代、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傳唱千百年歷史;人們從不同角度歌頌那個時代、那些戰爭。其中動態的呈現,如電影《赤壁》以戰爭美學的角度來詮釋、平話戲曲則以說唱彈評英雄來鼓舞人心;靜態方面,詩詞、歌賦、繪畫則以追求時代的精神以及挖掘 人性的一面。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但屬於英雄的時代有多長?不同說法很多,但也就那麼六、七十年間;彈指歲月所留下的事蹟與智慧,讓後世的畫家、詩人、史家贊嘆了千餘年;流傳至日本,幕府將軍效法其中的戰術戰略、實業家在應對中學習到應變的機智。
    一段近兩千年前的歷史,至今仍讓人低迴不已;一些早已逝去的英雄往事,依然讓人盪氣迴腸。那些歷史、那些人物已跨越時代、跨越地區,成為我們熟悉的或潛意識模仿的對象。三國作為創作的主題持續了千年,也影響了海內、外。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及不同方式歌 頌這段英雄事蹟。當歷史不僅僅被視為過去的事件時,它的影響就隨處可見。

 
  • 歷史三國: 那些人、那些事

    「官渡之戰」是戰爭史上以寡擊眾的一次著名的戰例;曹操的謀士郭嘉(170-207)以「十勝十敗」來分析曹、袁雙方情勢,同時也武裝了曹操一戰的決心。後世將郭嘉的建言與諸葛亮(181-234) 三分天下的「隆中對」並提,都是歷史上少見而精闢對策。但其實簡單的說, 曹操的勝利只是把握袁紹每一次犯錯的機會。曹操統一北方,挾著睥睨不可一世揮軍南下;但此時南方的勢力逐漸整合,歷史的發展讓蜀、吳都了解終須用戰爭的手段,來解決現實的問題。

  • 弩機


  • 弩機

    弩機,銅質,為弩之重要組件。 弩機和弩臂、弩弓、弓弦同為弩的重要部件,弩的優點在於可在發射前裝填,射程較弓遠,威力和命中率也都優於弓,且不須同時瞄準和拉 弦,因此不需受太多訓練即可上手,但缺點是裝填箭矢的時間較弓長。 最早有弩的記載約在戰國時代,發展到了魏晉,陳壽《三國志》中曾說諸葛亮改良連弩,晉代更成立專用弩的部隊並設「強弩將軍」領導。

  • 「宜官」龍紋鏡

  • 東漢晚期-魏
    「宜官」龍紋鏡

    人類因著對於自身形象的關注,自上古時代起便鑄造了當時非常貴重的鏡子,除可端正衣冠,平整瑩亮的鏡面能反射日月光輝,使得鏡子也被認為能夠辟邪。「宜官」龍紋 鏡背有「宜官」二字銘文夾在相對之雙龍紋間。

  • 雞血石雕赤壁圖未刻印


  • 雞血石雕赤壁圖未刻印

    這顆稀有的浙江昌化雞血石,石材色澤灰青微黃,頂端有紅色的斑塊,以淺雕不損耗印石的手法,將印材的雜質和特色充分轉化運用。天際線上,蒼勁虯結的老松從兩側的 峭壁向中央伸展,框景出江面上一艘順流而下的小船。留白處以流暢的行書刻著節自宋代蘇東坡赤壁賦的文句:「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在明代中葉吳派文人參與篆刻的風氣帶動下,不單是印文,印 石與印身的雕刻,也成為印章鑑賞的重點。
     

 
  • 赤壁懷古

  • 文徵明書後赤壁賦 顧大典畫赤壁圖


  • 文徵明書後赤壁賦 顧大典畫赤壁圖

    本件作品,分別是明代文徵明所寫的〈後赤壁賦〉,和江蘇吳江人顧大典所畫的〈後赤壁圖〉。書法和繪畫的創作時間相差了大約數十年,顯然是後人將兩件作品組裝成冊。
    文徵明最擅行書與小楷,以精秀著稱,用筆穩健。本件款書中提到用「退筆」作字,指的是以禿筆書寫。因此可以看見在穩健的行筆中,有些筆劃的線條不是那麼均勻,顯得些許老拙的趣味。
    顧大典的〈後赤壁圖〉則描繪了〈後赤壁賦〉中「蘇軾與友攜魚同往赤壁夜遊」這個橋段。以淡雅的青綠色為主色調,並以紅葉表示秋景,筆調細緻,一派幽靜恬然之夜景,設色淡雅為明代吳派晚期的風格。

  •  董其昌 書前後赤壁賦


  • 董其昌 書前後赤壁賦

    董其昌為明代末期著名書法家、藝術評論家。本作書法作品共書前後兩賦,前赤壁賦寫來較結體瘦勁斜抬右肩,較多董氏自身風格,後赤壁賦用比較多側鋒,筆劃豐潤結體略扁,似在模仿蘇東坡的書風。另外董其昌在跋文中提到自己三年寫一次〈赤壁賦〉,可見推測〈赤壁賦〉在明末已成為書家練筆的文本。

 
  • 千古傳唱

    明、清之後,書商有感於三國故事的市場風靡潛力,故搭配插圖出版以廣銷路;當時的書商還聘李贄、鍾惺、李漁、毛宗崗等名家評點,增加購藏閱讀的話題性與及閱讀層次。在明清文人眼中,《三國演義》冠絕當時,被推崇為「四大奇書第一種」、「第一才子書」。

    三國的故事,從詩詞歌賦到小說平話是傳統對三國及赤壁讚嘆推崇及追憶的方式;當然,隨著時代的不同,各種方式來表現這段歷史也逐漸多元。傳統戲曲、歌舞、繪畫、電影、音樂乃至於漫畫、動畫,很少有一段歷史被那麼多載體歌頌吟詠且傳唱如此之廣。

    (一) 英雄形象

    三國時期各陣營逐鹿天下以人才為本,流傳後代的各路英雄,都擁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徵。
    曹魏「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
    劉蜀「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孫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及「江東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甯、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
    袁紹「河北四庭柱」:顏良、文醜、張郃、高覽)。
    呂布「八健將」: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
    濟濟多士、猛將如雲,這是一段人才流芳後世的時代。而他們的形象不僅被記載在《歷代臣鑑》、《古聖賢像傳略》…等籍叢,也被後人揮灑在戲劇腳本、《三國演義》小說與繡像本、版畫當中,代代流傳。

    (二) 神格化的三國英雄

    耳熟能詳的三國英雄人物不但傳唱千古,在後代華人地區的廟宇也常見被尊奉的三國人物,例如:蜀國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周倉、關平、還有為曹操醫病的華陀…等。另外,吳國的士燮則影響了越南重要的士王信仰。
    三國群英進入民間宗教的神明系統,主要是唐宋之後。唐肅宗有感於安史之亂(755)後,希望以尚武精神振興國勢,因此在上元元年(760)仿文宣王廟中孔門十哲為從祀的做法,也挑選了十位古今名將作為武成廟的從祀;其中三國人物中最初只有諸葛亮入選。建中三年 (782)關羽以蜀前將軍、漢壽亭侯的身份成為「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入祀武成王廟。同時從祀的三國武將還有張遼、鄧艾、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羊祜和杜預。足見後世對三國時期人物的崇敬。

    (三) 三國漫畫形象與創意

    1.傳唱東瀛:日本浮世繪與版畫裡的三國英雄

    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在日本江戶時代元祿二年(1689)被譯成日文版《通俗三國志》,廣受歡迎。隨著當時日本出版業興盛、浮世繪蓬勃發展,書商紛紛在《通俗三國志》加入了插圖以開拓更大的市場。葛飾戴斗就曾為天保七年(1836)年所出版的《繪本通俗三國 志》繪製近四百幅精美生動的插圖,讓三國人物形象在日人心中更加鮮明,成為眾多浮世繪師的取材對象。

    著名的繪師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教材範例收錄多幅三國人物;而在以武士繪聞名的歌川國芳筆下,除了取自中國的既有形象外,以近滿版的構圖加上獨有的華麗裝飾和誇張動態成就富日本特色的形象。師承於其門下的月岡芳年,則將裝飾轉為細膩的質感,獨特的留 白構圖;淡雅的用色則讓三國浮世繪增添了幾許詩意。

    2.當代創意:鄭問之三國誌

    在2001年日本電玩遊戲公司GameArts推出了由台灣漫畫家鄭問所繪製人物與場景設定稿的三國主題歷史戰略遊戲。以鄭問華麗的畫風作為遊戲主要特色,因此冠名為《鄭問之三國誌》。

    鄭問本名為鄭進文(1958-2017),出生於桃園大溪。曾經從事過室內設計、兒童插畫、副刊插畫,以及鍾愛漫畫創作。曾獲日本漫畫家協會頒發「優秀賞」的肯定,是該獎創立20餘年來首位得獎的非日籍漫畫家。千禧年後,鄭問的創作形式從紙上轉向電腦遊戲與多媒體, 本展區精選鄭問為日本電玩遊戲《鄭問之三國誌》及其後製作中國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之設定原稿,為您呈現三國主題之當代詮釋。

  • 三彩瓷關帝君塑像

  • 三彩瓷關帝君塑像

    本尊塑像判斷是中國華南地區以低溫鉛釉燒造,面相莊嚴,左手持《春秋》置於膝上,右手撫鬚,威嚴氣韻不怒自威。整體衣著造型以鸚哥綠色為主色,呈現羅貫中所塑造出中深植人心的英雄的形象,頭戴青巾,內著明代盔甲外披綠袍。

  • 鄭問 出師上表

  • 2001 鄭問
    出師上表

    自右上灑了的光影映襯諸葛亮淚諫後主、壯烈的心情。背景以出師表的文字來表現,不但切題而且氣勢磅博。

  • 鄭問 曹操

  • 2001 鄭問
    曹操

    身為曹魏的奠基者,在三國志裡是一代英主,但是到了三國演義確被描繪為亂世梟雄。鄭問筆下的曹操英姿勃發,用了沒骨和飛白的技巧勾勒出一代霸主的姿態形象。

 

展覽資訊
  • 時間 108-01-25~108-04-14
  • 地點 1F S101
  • 費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