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傳唱
這是一段無法被定義的時代,後世很難從歷史的發展把「三國」簡單的歸納成「亂世時代」;因為這一段歷史夾雜著太多英雄的事蹟與創造時代的故事。毫無疑問,這是一段英雄 對決的時代,躍上歷史舞台的群英,以才能、性情讓時代充滿張力。然赤壁與三國故事的形成,自晉陳壽《三國志》開始,融合了宋、元平話的說書文學,為明朝小說家羅貫中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提供豐富的史料素材。羅貫中筆下故事的虛實鋪陳、人物智謀計取, 描繪精彩絕倫的赤壁之戰都神靈活現,膾炙人口
明、清之後,書商有感於三國故事的市場風靡潛力,故搭配插圖出版以廣銷路;當時的書商還聘李贄、鍾惺、李漁、毛宗崗等名家評點,增加購藏閱讀的話題性與及閱讀層次。在明清文人眼中,《三國演義》冠絕當時,被推崇為「四大奇書第一種」、「第一才子書」。
三國的故事,從詩詞歌賦到小說平話是傳統對三國及赤壁讚嘆推崇及追憶的方式;當然,隨著時代的不同,各種方式來表現這段歷史也逐漸多元。傳統戲曲、歌舞、繪畫、電影、音樂乃至於漫畫、動畫,很少有一段歷史被那麼多載體歌頌吟詠且傳唱如此之廣。
(一) 英雄形象
三國時期各陣營逐鹿天下以人才為本,流傳後代的各路英雄,都擁有各自不同的形象特徵。
曹魏「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
劉蜀「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
孫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及「江東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甯、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
袁紹「河北四庭柱」:顏良、文醜、張郃、高覽)。
呂布「八健將」: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
濟濟多士、猛將如雲,這是一段人才流芳後世的時代。而他們的形象不僅被記載在《歷代臣鑑》、《古聖賢像傳略》…等籍叢,也被後人揮灑在戲劇腳本、《三國演義》小說與繡像本、版畫當中,代代流傳。
(二) 神格化的三國英雄
耳熟能詳的三國英雄人物不但傳唱千古,在後代華人地區的廟宇也常見被尊奉的三國人物,例如:蜀國的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周倉、關平、還有為曹操醫病的華陀…等。另外,吳國的士燮則影響了越南重要的士王信仰。
三國群英進入民間宗教的神明系統,主要是唐宋之後。唐肅宗有感於安史之亂(755)後,希望以尚武精神振興國勢,因此在上元元年(760)仿文宣王廟中孔門十哲為從祀的做法,也挑選了十位古今名將作為武成廟的從祀;其中三國人物中最初只有諸葛亮入選。建中三年 (782)關羽以蜀前將軍、漢壽亭侯的身份成為「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入祀武成王廟。同時從祀的三國武將還有張遼、鄧艾、張飛、周瑜、呂蒙、陸遜、陸抗、羊祜和杜預。足見後世對三國時期人物的崇敬。
(三) 三國漫畫形象與創意
1.傳唱東瀛:日本浮世繪與版畫裡的三國英雄
羅貫中的《三國志演義》在日本江戶時代元祿二年(1689)被譯成日文版《通俗三國志》,廣受歡迎。隨著當時日本出版業興盛、浮世繪蓬勃發展,書商紛紛在《通俗三國志》加入了插圖以開拓更大的市場。葛飾戴斗就曾為天保七年(1836)年所出版的《繪本通俗三國 志》繪製近四百幅精美生動的插圖,讓三國人物形象在日人心中更加鮮明,成為眾多浮世繪師的取材對象。
著名的繪師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教材範例收錄多幅三國人物;而在以武士繪聞名的歌川國芳筆下,除了取自中國的既有形象外,以近滿版的構圖加上獨有的華麗裝飾和誇張動態成就富日本特色的形象。師承於其門下的月岡芳年,則將裝飾轉為細膩的質感,獨特的留 白構圖;淡雅的用色則讓三國浮世繪增添了幾許詩意。
2.當代創意:鄭問之三國誌
在2001年日本電玩遊戲公司GameArts推出了由台灣漫畫家鄭問所繪製人物與場景設定稿的三國主題歷史戰略遊戲。以鄭問華麗的畫風作為遊戲主要特色,因此冠名為《鄭問之三國誌》。
鄭問本名為鄭進文(1958-2017),出生於桃園大溪。曾經從事過室內設計、兒童插畫、副刊插畫,以及鍾愛漫畫創作。曾獲日本漫畫家協會頒發「優秀賞」的肯定,是該獎創立20餘年來首位得獎的非日籍漫畫家。千禧年後,鄭問的創作形式從紙上轉向電腦遊戲與多媒體, 本展區精選鄭問為日本電玩遊戲《鄭問之三國誌》及其後製作中國電玩遊戲《鐵血三國志》之設定原稿,為您呈現三國主題之當代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