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展覽回顧

國際借展
尚青—高麗青瓷特展

 

  • 展覽概述

     

    高麗青瓷是高麗王朝(918-1392)在朝鮮半島所燒製最具代表性的瓷器,窯址主要分布於現今南韓全羅南道康津郡與全羅北道扶安郡境內,窯場眾多,產量豐富。自10世紀開始生產以來,產品多以單色青瓷為主。遼聖宗(982-1031)永慶陵出土的高麗青瓷殘件,提示了高麗青瓷的流通及傳入中國的可能時間。

    北宋徽宗時期(1100-1125)出使高麗的徐兢(1091-1153),盛贊高麗青瓷的釉色與造型;在其所著《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中記載:「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色。⋯⋯制作工巧,色澤尤佳」;又指出:「狻猊出香,亦翡色也。⋯⋯諸器,惟此物,最精絕。」呈現出宋人眼中高麗青瓷晶瑩透亮、如翡似翠的釉色,與汝窯的「雨過天青」釉色一般,共同表現出「師法自然」的美學精神。

    除了青瓷釉色外,高麗陶工也透過陰刻、陽刻、透雕、象嵌、鐵繪、釉裏紅(亦稱辰砂彩)等多種裝飾技法,表現出自然萬物的生動姿態,反映出高麗時代人們喜愛從自然取得靈感的創作風格。尤其是12至13世紀間發展成熟、面貌獨具的象嵌青瓷,日後成為高麗青瓷的生產主流。總之,廣為傳布的高麗青瓷,在南宋~元代太平老人的《袖中錦》中也贏得「天下第一」的稱譽。

    本展以「尚青」為名,「青」字除明其釉色外,亦有「新鮮」、「新奇」之意,希望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 。

 
  • 單元1 青玉影綽

  • 青瓷盞托

  • 青瓷盞托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總高9.2公分
    盞:高4.8公分、徑8.3公分
    托:高:5.0公分、徑15.1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223

    托相對於盞體型較大,用於護手的托緣寬闊,中央則為覆碗狀托台。高麗時代因仰慕北宋品茶與飲酒風尚,盞與托製作量大,除青瓷、白瓷,尚有金屬器例作存世。韓國全羅南道康津郡龍雲里九號窯址曾出土相同例作,可知最晚自11世紀開始即有青瓷托器生產。無論是全羅南道張興郡新月里的高麗古墳墓葬品,甚至是中國遼代張文藻年代墓壁畫,均可見到此類成套器作。滿釉,色呈灰青,發色良好,積釉處潤澤澄透,謂之「翡色」。盞底可見硅石支燒痕三處,托底則有五處。

  • 青瓷瓢形水注

  • 青瓷瓢形水注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27.1公分、長15.8公分、寬18.5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696

    瓢形與瓜形水注因在高麗受歡迎,故而常見此類造型作品。中國於唐宋之際,雖生產許多葫蘆形水注或瓶,但相較之下,本作優雅的曲線,表現出高麗特有的造型洗練之美。瓢形水注上覆荷葉造形器蓋,包覆注口的荷葉,藉線刻表現其立體感。古代中國有將酒注入荷葉,再以蓮莖飲用的風雅趣事,並以「荷杯」、「荷盞」、「象鼻杯」等詞彙,暗喻荷葉與酒杯之間的密切關係,本作亦應作為酒器之用。種子繁多的葫蘆,以及花開時即有果實且相當多子的荷花,均被賦予子孫繁茂的意涵。把手以三股藤蔓交織的造型點綴,加強裝飾效果。平底刮釉,可見耐火土支燒痕。

  • 青瓷雕刻鴛鴦蓋香爐

  • 青瓷雕刻鴛鴦蓋香爐

    12-13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19.3公分、寬16.2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121

    爐蓋為鴛鴦造型。以動物形象做蓋飾的香爐,尚有數件例作留存。鴛鴦的各處細節以寬刃斜刀與線刻施作,刻工深淺有別,刀法剛柔並濟,表現出當時雕塑技術的水準。焚香經鴛鴦身體傳送,自嘴部而出。韓國全羅南道康津郡沙堂里窯址亦發現同類器型破片。

 
  • 單元2 鏤青劃翡

  • 青瓷陰刻蓮花紋鶴首瓶

  • 青瓷陰刻蓮花紋鶴首瓶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27.4公分、徑14.6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062

    頸細長,瓶身圓潤,腹部下端略為修整,造型端正,量感穠纖合度,完整保留覆於頸端的器蓋,甚為珍貴。器面有三處陰刻蓮紋,除可自蓮葉下方見到背面的視角表現外,蓮花與蓮苞則採側視角度。厚施釉料,色澤融潤,具沉著寧靜之趣,整體充分表現高麗青瓷所獨有之氛圍。通身施釉,底部可見五處硅石支燒痕。

  • 青瓷陰刻葡萄唐草紋瓢形瓶

  • 青瓷陰刻葡萄唐草紋瓢形瓶

    12-13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36.2公分、徑17.4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340

    葫蘆形瓶。腰部細而修長,連接上下瓶身,整體曲線散發優雅氣質。小口矮沿,有一環狀小繫緊鄰於下,穿繩即可固定瓶身與帶鈕小蓋,惟繫孔為釉藥所塞。通身以陰刻施作葡萄唐草紋,近底處則環飾雙重蓮瓣紋。釉施全身,發色灰青,質地溫潤。足端露胎,並有紅色耐火土支燒痕。

  • 青瓷陽刻饕餮紋鼎形香爐

  • 青瓷陽刻饕餮紋鼎形香爐

    12-13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12.0 公分、徑12.4 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533

    圓鼎式爐身,直口、方唇並飾雙立耳,深腹平底,三蹲足,足狀如戟,足面中脊貼泥條為飾。腹以帶狀槽溝分器表為上下兩部,周身加飾六處邊脊,製造出銅器範邊脊線的效果與美感。外壁以印花為飾,回紋作地,上貼饕餮獸面,紋樣本身將銅器繁複細琢之形,簡化為裝飾性濃厚的圖案。通身施釉,釉色灰淡清亮,底面有四處支燒痕跡。

 
  • 單元3 相錯成象

    高麗王朝於高麗毅宗二十四年(1170)歷經武臣奪權後,進入武人掌政時代。有別於12世紀的高麗青瓷以文人貴族品味為主導,在雅緻風尚下追求釉色表現與精巧造型。13世紀的高麗青瓷對於裝飾技法的創新與重視,顯示出新興貴族階層對於華麗視覺感受的喜愛,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即為象嵌青瓷。

    為滿足視覺需求,除以象嵌技法為基礎,結合已有的刻劃花技法與動植物造型,形成複雜的裝飾技術,此時的高麗青瓷亦加入較新的釉裡紅、透雕、逆象嵌等技法,形成豐富多元的裝飾技術。

  • 青瓷象嵌雲鶴紋梅瓶

  • 青瓷象嵌雲鶴紋梅瓶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30.0公分、徑18.6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767

    梅瓶,瓶身以高麗象嵌青瓷的代表紋樣─雲鶴紋為飾。高麗象嵌青瓷梅瓶瓶口多為盤口形,口偶有破損,本作即曾修補。匠工以器面為天空,嵌飾靈芝狀雲紋,其間綴飾悠然翔鶴。此類雲鶴圖像深受高麗人喜愛,常做為陶瓷裝飾題材,有一說認為雲鶴紋流行於高麗,主要是受到中國道教思想的影響。釉色灰青優美,雲鶴鑲嵌紋樣雅致,整體散發出高麗獨特的氣質。

  • 青瓷象嵌菊花紋四耳壺

  • 青瓷象嵌菊花紋四耳壺

    13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17.5公分、徑13.3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708

    小型壺。廣口,直沿,肩圓碩,足略外撇,整體曲線稍呈S字型。肩附罕見鬼面四耳,穿繩可將帶鈕壺蓋固定於身,惟蓋今不存。紋樣皆以象嵌施作,肩部為如意頭紋,近底處環飾雙重蓮瓣紋,腹壁作三段圓形開光,內嵌折枝菊花,上下相錯,最下段僅為半圓,開光間則以逆象嵌技法滿飾寶相花紋,佈局繁複,幾無隙地,均為當時流行之紋樣題材。厚施釉料,色呈灰青,發色良好。底部與足端露胎,並有支燒痕跡。

  • 青瓷象嵌辰砂彩菊花紋油壺

  • 青瓷象嵌辰砂彩菊花紋油壺

    13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5.1公分、徑7.9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820

    盤口,寬肩,短腹,矮足,釉色灰青,無開片。紋樣以連珠紋與菊花紋為主,肩部中央菊花紋飾帶以象嵌施作,蕊心則以含銅顏料綴飾,發色暗紅,於高麗青瓷中為罕見之作。底部與足端皆有支燒痕。

 
  • 單元4 黛映青白

  • 青瓷鐵繪草紋碗(3 件)

  • 青瓷鐵繪草紋碗(3 件)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7.8 公分、徑18.5 公分;高6.7 公分、徑17.9 公分;高5.2 公分、徑16.2 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491

    三件成套的碗組。造型類似的金屬器中,有帶明確紀年銘文如:統化十五年(997)、皇統十年(1150)者,可知本作原型應源自金屬器。外壁以含鐵顏料描繪草花紋樣,釉色灰青明麗。器壁以象嵌技法銘記「癸丑年造上 大聖之缽」(1193)款識,故此可作為編年資料。此類器形於韓國稱「缽盂」,為寺院一般僧侶所用食器,多為三或四件成套,依大小可分別用於盛飯、湯、菜肴,小型者可能用於盛水。

    同時具備寺院與官方住宿機構性質的韓國惠陰院遺址,曾出土77件青瓷缽盂,韓國忠清南道泰安郡竹島外海發現的沉船中,亦曾出水51 套,共計157 件與本作類似的碗組,就此可瞭解其實際流通情形。缽盂的圈足有凹足與平底兩類,本作屬凹足,底部殘留八處白色耐火土支燒痕。

  • 青瓷鐵繪菊唐草紋梅瓶

  • 青瓷鐵繪菊唐草紋梅瓶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28.2公分、徑18.4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303

    盤口,圓肩,長斂腹,凹足,整體曲線呈現優美的S字形。紋樣均以含鐵顏料繪飾,筆觸俐落,線條遒勁,極富動感。肩至腹壁分上下二段,交錯滿飾菊唐草紋,肩部鄰接瓶頸處,則以瓶口為中心環飾菊瓣紋,近底處單以含鐵顏料塗繪。通身施釉,以氧化焰燒製,釉色黃褐,紋樣發色黑褐不均。口沿有修理痕跡,底部帶支燒痕。

  • 青瓷鐵繪牡丹唐草紋水注

  • 青瓷鐵繪牡丹唐草紋水注

    12 世紀 高麗時代(918-1392) 韓國
    高16.8公分、徑15.8公分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Acc. No. 20150

    青瓷鐵繪水注有肩部外張與瓜形兩類,本作即屬其中之一,器身比例得宜,使用濃稠含鐵顏料,以奔放筆觸滿飾牡丹唐草紋。此類利用含鐵顏料勾畫簡略紋樣的技法,集中出現於11世紀末至12世紀,並以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珍山里窯為主要生產中心。但康津郡龍雲里10號窯址或沙堂里窯址,亦有品質良好的鐵繪青瓷出土。就鐵繪青瓷而言,本作帶有罕見灰青釉色,為同類水注中的出色作品之一。

 

展覽資訊
  • 時間 104-12-28~107-03-11
  • 地點 2F S202
  • 費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