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概述
特別展覽/S203專題展廳
十六世紀初期,帖木兒帝國(1370-1506)皇室後裔巴伯爾(1483-1530)率軍前往印度北部,建立蒙兀兒帝國(1526-1857)。經歷百年的經營,帝國勢力蒸蒸日上,君王得以積極營造雄偉的石雕建築,甚至延攬歐洲與伊朗等地工匠前來供職;透過跨越文化和政治疆界的交流,蒙兀兒帝國境內各種工藝大放異彩,玉器更是其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與此同時,與南亞蒙兀兒帝國遙遙相望的東亞,正進行天翻地覆的改變;自東北地區南下的滿清政權,擊敗了以漢族為主的大明王朝,建立了大清帝國。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廷以軍功征服中亞東端,納入版圖,稱為「新疆」。此後南亞、西亞各式商品,經由新疆的喀什、葉爾羌等地進貢北京,而印度等地的精美玉器,亦成為駐新疆官吏及維吾爾族領袖呈貢皇帝的首選。乾隆皇帝對蒙兀兒玉器醉心不已,常賦詩歌詠,部分御製詩甚至直接鐫刻於玉器上。此外,印度半島上不屬蒙兀兒帝國的土邦亦發展了玉雕工藝,因部分受蒙兀兒文化影響但風格有異,學者稱之為「非典型蒙兀兒風格的印度玉器」,也隨著這波東傳的風潮進入清宮;它們皆輾轉來臺,成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傲人之藏。
愛玉成痴的乾隆皇帝常在詩作中以「天方」指稱印度,而南亞美玉則被他譽為「仙工」。為將這些絕美作品與大眾分享,今於南部院區精選一百四十二組件展出;第一單元為蒙兀兒帝國君王與貴族生活使用的玉器,第二單元從御製詩討論乾隆皇帝的美學觀,第三單元以「非典型蒙兀兒風格的印度玉器」說明印度土邦在蒙兀兒文化影響下的地方特色,期能與觀眾共享這批文化交流所創造的極致正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