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

特別展覽
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
陶器的古樸和瓷器的精美,滿足了人們美感和實用的雙重需求,是生活不可或缺之物。以瓷土塑形、上釉、高溫燒製瓷器的技術發源於中國,透過貿易和技術的傳播,中國瓷器為開端的類型與設計,逐漸在東亞近鄰間輻射出豐富的陶瓷文化景觀。今日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等東南亞各國,以及韓、日等東北亞國家,一方面引進和摸索陶瓷技術,亦不斷從自身文化中尋找進步的動力,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發展出獨特的藝術文化特質,甚至能在市場上與中國瓷器分庭抗禮,各領風騷。這些泥土的產物是人類歷史、美感與技術成就的重要座標,匯集成為星羅棋布、美不勝收的風景。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宮傳世文物中,有傲視全球的官窯瓷器收藏,同時因使節或商貿等來往,也略具東亞周邊國家陶瓷的蹤跡;近年為南院的籌建,擴展亞洲文明的視野,又陸續購藏數百件陶瓷器。因此,本次「泥土的座標─院藏陶瓷展」,以東亞陶瓷為主題,係奠基於本院豐富多元的收藏;從清代盛世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6-1795)官窯瓷器作為開端,呈現中國陶瓷製作技術、資源、經驗與能量皆燦然大備的巔峰,接續再以釉色、紋飾、器形等要素,盤點中國與周邊各國家陶瓷文化的交流與交融。續依風格特色,分列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與韓、日等地域單元,精選代表性文物,呈現東亞各地陶瓷器競起的樣貌,進而述及文化交流議題,讓泥土的座標妝點出東亞陶瓷文化的華麗大觀。

60秒小導覽

參觀網站

泥土的坐標院藏陶瓷展
展覽資訊
  • 時間 108-06-29~108-11-10
  • 地點 2F S201
  • 費用
越南十五世紀
越南 十五世紀 青花加彩猴王
  • 高 23公分
模塑成形的象生猴器,除器底外全體施釉,器身有釉下青花及釉上多彩爭豔,部分以漆層打底而後描飾金彩。猴態為擬人化,右腳屈膝,帶環的手持一玉壺春瓶置於膝上,左腳掌面朝後。臉部朝上仰望,五官造型誇張,作瞪目張嘴狀。此猴耳垂肥大,並繫著一對以青花勾勒花朵紋樣的大耳飾,從頸部到身軀處,交領右衽的衣著內呈現清晰鎖骨。腰間左側配有一把長劍,衣著背後畫有一騎馬人物打獵圖像。這件作品有著武生、英雄造型,似乎身份不凡,令人聯想起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主角之一的哈奴曼(Hanuman),哈奴曼既是猴軍的統帥,也是印度完美忠臣的典範,在印度廣為傳頌,後來也流傳到印尼等地。
清 乾隆
乾隆八年 磁胎洋彩青地金花魚遊春水瓶
  • 高23.5公分 口徑5.4公分 底徑8.4公分
此為唐英於乾隆八年四月開創的九種新樣之一,瓶制奇巧,鏤空旋轉。器分內外二層,由四部分各自分別燒製後再組裝而成。內瓶唇口,長頸,斜肩,直腹,平底。外瓶直口為蓮瓣形,斜肩,斂腹,足外撇。外瓶自蓮瓣口下開始斜肩,於斜肩處與內瓶合而為一,肩上有四環形繫,腹壁四海棠菱形鏤空開光,可見內瓶。內瓶通體以吹釉淺綠為地,上繪琺瑯彩游魚、水藻及落花。瓶內頸及底均施湖綠釉,底心留白框內書「大清乾隆年製」三行篆款。器外通體施鈷藍地,並加繪描金番蓮紋及如意瓔珞紋。全器華麗精巧,撥轉器頸,內瓶隨其轉動,並見彩色金魚追逐落花的游水趣味。
清 康熙
清 康熙 琺瑯彩瓷粉紅地開光四季花卉碗
  • 高7公分 口徑15公分
侈口,深弧壁,淺圈足。全器施白釉,外壁以粉紅色釉為地,作四個五瓣朵花式開光,內繪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卉,色彩艷麗筆觸細膩,開光間加飾黃綠相間花葉紋。底蓋粉紅色「康熙年製」楷款,加雙方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