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概述
國際借展/陶瓷展廳
唐宋以來,日本人極喜愛中國生產的高溫瓷器,惟受限於技術和原料,無法自行燒製,只能仰賴中國進口,僅供上層階級使用。在日本桃山時代末期的1592 年,豐臣秀吉(1537-1598)出兵朝鮮,帶回熟稔製瓷技術的朝鮮工匠,日本仰賴瓷器進口的局面終於改變。朝鮮工匠在今日本佐賀縣有田町發現泉山瓷石,解決了原料的問題。1610 年代,又在有田町燒製出日本第一件瓷器。此後三四十年間,有田的製瓷技術蒸蒸日上,廣受好評,同時也透過鄰近的伊萬里港轉運出售,「伊萬里燒」之名不脛而走。十七世紀中葉,時值明清易代,伊萬里瓷器趁中國瓷器外銷廢弛之際,在國際貿易上異軍突起,經荷蘭東印度公司轉運出售,成為歐洲炙手可熱的商品。來自遠東的伊萬里瓷器,不但是歐洲王公貴族間爭相訂購的珍玩及餐具,也成為妝點宮殿的飾品與外交使節間餽贈的重禮。
本展覽來自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共一百六十一組件作品,其中主要是十七、十八世紀外銷歐洲的伊萬里瓷器,並以「伊萬里瓷」、「炫富道具」、「筵席食具」、「宮殿裝飾」等四單元,介紹伊萬里瓷器的特色,以及其在歐洲的用途。第五單元「國使贈禮」則展示清宮舊藏十三組件伊萬里瓷,以不同的收藏脈絡,呈現伊萬里瓷器在航海時代的貨利爭逐中,百餘年的歷史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