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檔期
第一檔 111/10/01-112/01/02
第二檔 112/01/14-112/04/14
展件清單下載:第一檔、第二檔
本展以南院獨樹一格的院藏織品服飾文物規劃常設展,精選各區域織品菁華,呈現亞洲多元文化,提供一個教育、鑑賞及體驗的展覽。本次共分四個單元,「焦點展件」全面分析經典織品的特色,進一步詮釋它的文化意涵;「認識織品」從纖維材料、織染技法、裝飾紋樣、服飾剪裁等方面解構織品染織工藝,讓織品賞析更淺顯易懂;「區域風情」介紹包括南亞、東南亞、中亞、東亞等各地精湛的織品服飾,期待能體驗不同地域風格的文化櫥窗;「婚慶盛裝」透過亞洲各地結婚禮服的展示,理解服飾背後的禮俗文化,及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
單元一 焦點展件
印度繪染布—世界競逐的時髦商品
印度以產棉著稱,自古以來即掌握棉織品繪染的關鍵技術,擁有圖案設計的能力,可為各地消費者客製化喜愛的紋樣。17世紀印度繪染棉布透過東印度公司外銷歐洲,棉織品才出現在歐洲的居家裝飾,營造異國情調的居家氛圍,是彼時時髦的舶來品,價格不菲,也是時尚的象徵。
雙頭鷹紋—跨文化的設計
本件織品尺幅巨大,稱 Palampore,帕稜布,主要用途為寢具或掛飾。布幅圖案繁密,以中央的圓環為中心,上下紋飾作對稱鋪排。紋樣主體由山丘、 花樹、雙頭鷹與對鷹紋構成。中心圓環有兩重雙頭鷹的環狀組合,外框雙頭鷹與對鷹紋交互出現,底紋滿鋪花卉草葉,呈現華麗的氛圍。雙頭鷹在印度神話動物稱甘塔貝蘭達(Gandaberunda),是毗濕奴的化身,力大無比,據傳可抓住4隻大象。但在拜占庭帝國、歐洲皇家也常作為皇室紋章,是東西文化中均有的紋樣,雙頭鷹造型兼採歐洲、印度的形式風格。本件作品在斯里蘭卡發現,然雙頭鷹造型的刺繡寢具掛飾,從16世紀起多為葡萄牙市場製作,可能為外銷斯里蘭卡,或有可能為外銷歐洲市場的作品。
18世紀晚期|生命之樹紋繪染掛飾|印度 科羅曼多海岸
棉花—樹上的羊毛?
16世紀前歐洲人穿著以麻、毛為主要材料,由於棉花不存在於歐洲人的生活中,棉花與羊毛同樣作為服裝的材料,人們便想像它是介於動物與植物間的異質混和體。早期的棉花圖像,描繪高大的樹幹上,長出豐潤的綿羊,足見歐洲人對於棉花的好奇與想像。
單元二 認識織品
什麼是織品?它們又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呢?讓我們從材料、技法、剪裁、紋飾等面向,重新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織品。
單元三 區域風情
亞洲幅員遼闊,織品文化多元,本單元以南亞、東南亞、中亞、東亞等區域,精選各地織品服飾,呈現不同區域的穿衣文化風格。
南亞
「伊卡」是亞洲代表織物,源自於馬來語「ikat」,製作方式是先將紗線分段染色後再織出圖案,各地均有不同的稱呼,日本稱「絣織」(kasuri),中亞則稱為「艾德萊斯綢」(atlas)。印度古吉拉特以經緯雙向絲質伊卡聞名於世,當地稱「帕托拉」(patola),織造過程形成參差的紋樣邊緣為其主要特色,效果類似當代流行的8位元(8-bit)數位藝術。
印度東南部的科羅曼多海岸,以生產手工筆繪染棉布名聞遐邇,稱「chintz」。17世紀起印度繪染棉布與帕托拉均為重要的貿易商品,大量外銷至東南亞,由於珍稀價昂,為當地王室與上層階層所珍視,成為具有禮儀意涵,世代傳承的織物。
東南亞
東南亞,位居東西交會之處,季風吹拂捎來新的文化風潮,透過商旅貨販、宗教傳播、使節往返,激盪出歐亞物質文化、技術、觀念的交流,歷經歲時的交融與變異,反映在本土織物上,獨樹一格。
「伊卡」(ikat)、「蠟染」(batik)、「紮染」(tritik / tie-dye)等織品,字源皆為馬來語,迄今已進入英語體系,足證東南亞在織品製作、消費與貿易的重要性。其中「伊卡」(ikat)是東南亞織品最珍貴的品類,各地均有織造。但因宗教信仰體系的殊異,從裝飾元素上,可反映出區域特色。柬埔寨受印度教、佛教文化的薰陶,伊卡織品多使用於以寺院為中心的宗教儀式,紋飾主題描繪宗教場景或故事;印尼從15世紀起受伊斯蘭信仰影響,伊卡織品多以幾何、花卉為紋飾。
中亞
烏茲別克位處中西貿易樞紐與絲綢之路的節點,以突厥民族為主體,於13至14世紀間,開始逐漸接受伊斯蘭文化。居民傳統生活型態多為游牧,常將草原綠洲的色彩應用於織品。艾德萊絲綢(atlas)是以伊卡方法製作的織品,顏色鮮明、圖案大膽為其特色。蘇紮尼(suzani)是中亞地區一種結合刺繡與拼布的特殊技法,常為新娘婚慶時的主要嫁妝。上述兩者圖案設計具共通性,紋樣量體碩大,色彩對比強烈,充滿著熱情的生命力,體現中亞草原游牧民族的審美意識。迄今亦受歐美時尚設計師的青睞,成為當代時裝創作的靈感來源。
東亞
「絣織」是日本對「伊卡」織物的稱呼,日文為「kasuri」。一般認為技法起源於印度,透過商貿活動從東南亞經琉球傳至日本,於江戶中期廣泛生產。各地使用的材質略有不同,琉球絣織以麻與芭蕉纖維為主,日本本島則以棉布絣織較為常見。
18世紀江戶幕府頒布禁奢令,加上棉織產業興起與藍染貿易蓬勃發展,使藍色絣織和服廣為流行,在深藍色的面料上織出白色顯花小紋,成為彼時低調奢華的樣式,從浮世繪人物穿著便可窺見此時的風尚潮流。
單元四 婚慶盛裝
傳統越南婚禮受中國周禮影響,但隨時代更迭已簡化,目前僅保留納采、納徵、迎親三個禮制。在婚嫁儀式中,越南人多穿著傳統婚服,男性著長袍,女性穿著奧黛(áo dài),布料以天然絲綢為主。上繡龍鳳、鶴紋、牡丹、喜字等吉祥圖案,顏色多選擇喜氣的紅色與純潔的白色。受西方文化影響,現在的新世代會在結婚儀式時選擇穿著西裝、西式白紗。
婚慶的結婚禮俗用品中,不可或缺的是檳榔與酒。在越南傳統文化,檳榔代表始終不渝,家庭和樂;而米酒象徵祝願新婚夫婦永浴愛河。
亞洲織品數位體驗
織品服飾一直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與品味的具體表現,自古以來,染織工藝受到地理環境、社會經濟、貿易交流、民情風俗等不同影響,呈現出豐富多元的面貌。本空間結合故宮典藏文物與前瞻數位科技,邀請您化身為「織品小工坊」的專業職人,創造出美麗經典的織品;您也可以站在「亞洲穿衣鏡」前,與故宮的織品文物進行配對與變裝,探索亞洲織品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