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展覽
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
展期:114/10/04-115/01/04 (文物限展114/11/11-114/12/28)
展件清單:下載
展覽概述
國立故宮博物院所承載的不僅是文物,更是一段跨越時代的集體記憶2025年,是故宮發展歷程中的重要時刻——自 1925 年從皇家典藏轉型為全民共享的博物館已屆百年;自 1950 年遷臺並入北溝庫房保存文物屆滿 75 年;自 1965 年以「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名在臺落地生根亦邁入第 60 年;同時也是南部院區自 2015 年開館至今的第 10 年。值此百年交會、甲子傳承的重要時刻,本院特別推出「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回顧過去六十年的足跡,並以百年底蘊展望未來無限可能。
歷經一甲子的發展,這座典藏逾 70 萬件文物的殿堂,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博物館之一。本次特展聚焦故宮發展歷程中的關鍵轉折,與館藏文物被理解、詮釋的過程。觀眾將不僅欣賞文物本身的藝術與歷史價值,更可透過它們窺見故宮與社會之間深層的互動——觀察文物如何在不同時代背景下被呈現與詮釋,並理解博物館如何在歷史脈絡中回應社會變遷,加以轉化,衍生出不同的審美、論述觀點及文化願景。
展覽特別著眼於故宮北部院區60年的成長歷程,呈現典藏體系的建立與擴充、透過赴外展覽與國際交流、藏品研究與詮釋的進展、數位典藏歷程等面向。展件包含多件限展書畫與文化部核定的國寶、重要古物。南部院區首度展出本院三件舉世知名的北宋巨碑式山水畫——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並聚焦於它們歷經不同時代所獲得的理解與詮釋。
一、
開門見山之萬象交織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百年歷程,始於博物館大門開啟的那一刻,讓世人見證了一段皇室文物如何匯聚、傳世,以及接續壯大的故事。郭熙〈早春圖〉在開館首日便展示於坤寧宮第一陳列館,畫面中北宋雄偉壯麗的堂堂大山必然成為大眾爭相觀賞的焦點。本院文物的詮釋歷程,也是一段在臺灣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敘事。文物的基礎認識始於典藏整理、編目命名與斷代,賦予每件作品完整的館藏身分。經過建檔、出版與影像記錄,世人逐步認識這座博物館的典藏。另一方面,通過本院公開展覽與觀眾對話,讓詮釋方式與時俱進。
近年隨著研究視角的轉換,多元觀點逐漸湧現,藏品所承載的意義更加厚實。在臺灣的七十五年,是故宮藏品價值逐步奠基、轉化與再認識的過程,也使本院成為享譽國際的博物館之一。院藏一萬三千多件書畫典藏之中,三件北宋山水畫─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在藝術史具有非凡的重要性。經過數次展覽,不斷激發出研究、探討的能量,同時深化觀眾對於三件山水藝術性的欣賞與認識。
二、
迎向未來
本院百年院慶以「100+」作為系列活動的標誌,其中「+」象徵故宮已邁進未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數位典藏持續推進——從最初攝製底片,轉為數位圖像,再進入8K 超高解析影像,發展至今日沉浸式互動體驗的VR 與生成式AI,讓觀眾對文物不再僅止於觀賞,更建立緊密的連結。這些成果伴隨著文物,祝願故宮持續茁壯成長,並預視絢麗的願景。讓我們一同見證國立故宮博物院迎向嶄新未來的步伐,迎接下一個百年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