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設展覽
忽必烈和他的時代
十三世紀初,成吉思汗(約1162–1227)統一蒙古諸部,建立大蒙古國並展開震撼世界的對外擴張。其子孫陸續征服中國北方、中亞、東歐草原與西藏,並於1258年攻陷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巴格達。至其孫忽必烈(1215–1294,1260–1294在位,廟號元世祖)採納漢制,1271年建國號「大元」,最終於1279年征服位於江南的南宋。
這是一個多元文化競技的時代。交通上,不僅歐亞內陸間往來頻繁,海上貿易亦逐漸發展。而與以往中原王朝奉漢文化為尊不同,在蒙元時代,草原文化、漢文化、藏傳佛教、伊斯蘭教,甚至歐洲基督宗教,皆在歐亞大陸的場域中彼此碰撞。曾因宋、金分治而隔絕的江南與華北,也因元朝的大一統而有更多的往來。
本展以〈元世祖〉與〈元世祖后〉國寶級肖像為中心,搭配蒙元時代的相關器物,一窺此時期的多元文化面貌:「春水」與「秋山」玉雕延續遼金時期的狩獵題材;元代皇后肖像中所戴的「罟罟冠」為蒙古貴族婦女特有冠飾,紅袍衽襟上的「納石失」織金錦、與霽青描金杯盤的圖樣則顯示伊斯蘭工藝的滲透;進口鈷料的使用更在瓷器史上開啟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