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當期活動

旗艦活動
「2025故宮亞洲藝術節-南洋月」
海洋東南亞的島嶼精神:移動性世界觀下的文化流動


「2025故宮亞洲藝術節-南洋月」以「CoEX—共存(Co-existence)」為核心概念,帶領觀眾走向遠洋,探索島嶼東南亞綿延千年的多元文化內涵。臺灣孤懸於東亞海域的邊緣,北接琉球、日本,南臨菲律賓群島,不僅是漢人文化播遷、繼承與新創之地,更是南島文化圈的重要一環,部分語言學家甚至認為臺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這顯示了自古早時期,臺灣島的外延意義就已超越大航海時代的短暫佔領或明鄭時期以後的海上貿易。古時的南島語族跨海遷徙,揭示了一種在模糊邊界中游移、移動性的世界觀。

南洋月的主題規畫與本次的「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相互呼應,闡述東南亞自古以來作為匯聚四方人流與物產的樞紐;呈現來自阿拉伯商人、明代鄭和下西洋及歐洲殖民者所帶來的歷史影響。這些移動性歷史事件,加上當地盛產的香料、甘蜜、橡膠、珍珠、錫礦…等物產,都吸引了四方商旅,促進了物產貿易與不同文化思想的交流。以「從臺灣望向南洋,在南洋尋找臺灣」為核心精神,透過雙向的文化傳遞,重新捕捉被時間塵封的歷史細節,深入探索多元文化共存與發展的豐富內涵。

為期一個月的藝術節將為觀眾帶來豐富的文化饗宴,除了精心設計的闖關遊戲,引導觀眾發現展覽中的知識線索,還可以贏得限量的南洋月專屬獎品,更有從歷史到美食的講座課程、從精彩皮影戲雨林沙貝琴的藝文表演、從服飾到童玩的各種體驗,還有獨一無二的創意手作,與10月11日一整天好吃好玩的巴剎盛會,當日(10/11)晚間還有不可錯過的水舞及「甲子萬年─無人機展演」。
 
今秋來故宮寓教於樂,邀請您一起來探索南洋

******************************************************************************
 
全期活動       專題講座       創意課程       南洋影展      藝文表演      巴剎盛會   
  

 


全期活動 
  • 南洋月主題特展
  • 地點|博物館1F 、2F大廳
     
  • 「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
  • 展期  2025. 10.04~2026.01.
  • 地點|博物館S101展廳
     
  • 南洋工藝與傳統服飾試穿體驗
  • 地點|兒童創意中心旁博物館1F大廳
     
  • 南洋主題書展
  • 地點|3F 圖書館
     
  • 闖關遊戲
  • 地點|各展廳及公共空間
  
 

 


專題講座 
文化與族群交融的東南亞:信仰、語言、美食與建築
時間:10/1 (三) 10:00-11:30
地點:線上直播 (請事先報名取得連結)
引言人:賴芷儀(本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
講者:白偉權(馬來西亞華社研究中心學術董事)
此演講為本屆「南洋月」的前導講座,探討東南亞文化多元性,特別聚焦馬來西亞。內容涵蓋該地區的印度化與伊斯蘭教歷史、豐富的族群(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原住民)及其信仰、語言、美食與建築,深入探討這些元素如何展現多元與融合的現象。
 
季風吹拂下的海洋東南亞:歷史、跨境華人與臺灣
時間:10/8 (三) 13:30-16:00
地點:集賢廳
引言人:鄭永昌(本院南院處副處長)
講者: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海洋東南亞豐富多元的文化來自長久以來人與物的跨境流動。華人移入東南亞,早期以商人、水手為主,其次是因為政治或其他因素而離開中國的人。歐洲人東來以後,商人、手工藝者之外,最大量的是種植園圃或者建築、挖礦的粗重勞動移民。本講座將與聽眾分享多年在海洋史的研究,並發現臺灣與海洋東南亞的許多有趣關聯。
 
婆羅洲的族群文化與歷史
時間:10/12 (日) 14:00-15:30
地點:集賢廳
講者:蔣斌(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講座以南島語族起源為切入點,結合歷史語言學與考古研究,回顧婆羅洲自早期部落社會、跨島貿易到殖民統治的歷史演變,詳述沙勞越、沙巴、汶萊與加里曼丹的族群構成與文化互動,並探討馬來化、族群遷徙與信仰轉變等現象。同時關注熱帶雨林開發、單一作物種植、資源開採等環境議題,呈現婆羅洲多元社會的形成脈絡與當代挑戰。
 
青雲亭李惟經肖像修復
時間:10/24 (五) 14:00-15:30
地點:集賢廳
引言人:于秉儀(本院南院處教展科科長)
講者:林煥盛(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系副教授)
〈李惟經肖像修復計畫〉是由馬六甲青雲亭所發起,自2015-2019歷經四年,大功告成。重修畫像,不論肖像畫或佛畫,在古代東亞是很常見的事。以往,就是找裝裱師重裝,或畫師重繪。這次的重修不同於以往,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物修護與研究推廣中心承接了修復作業,是寶貴的跨國合作經驗。
 
馬來西亞織品的創新
時間:10/25 (六) 14:00-15:30
地點:線上直播 (請事先報名取得連結)
講者:Edric Ong【服裝設計師、東馬砂拉越工藝協會主席(Arts and Crafts Society of Sarawak in East Malaysia)】
近年來,馬來西亞的織品與纖維藝術發展迅速,各個生產族群的創作者不僅因應市場需求而改變,也在設計、色彩與材質上進行創新。Edric Ong 的演講將深入探討這些變化,特別是在伊班族的綁染織布、彭南族的藤編工藝、馬來族的露兜葉蓆子、蠟染與宋吉織品上的發展。
 
走入婆羅洲文學地表
時間:10/26 (日) 14:00-15:30
地點:集賢廳
主持人:高嘉謙(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講者:張錦忠(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張貴興老師(婆羅洲華文文學作家)
婆羅洲向來是生猛又原始的世界。當我們深入婆羅洲的文學敘事與文化地景,揭開雨林書寫所蘊含的歷史與文化身份,將改變對這片廣袤天地的認識。從感官體驗到人性慾望,從生態環保到殖民歷史,這片土地塑造的獨特文學表達,反思戰爭與族群間的複雜關係,將激發我們對婆羅洲文學更深的理解與關注。
 
馬來西亞原住民遺產的展演
時間:10/27 (日) 15:00-16:30
地點:線上直播 (請事先報名取得連結)
講者:Dr Yunci Cai (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蔡韻慈副教授)
探討馬來西亞原住民文化村的發展困境。講者透過比較研究,分析四個原住民文化村的長期民族誌資料,揭示這些文化村如何因依賴外部經紀人和表徵政治,導致原住民被邊緣化,難以實現自我表徵和自決。演講將文化村視為不同利益團體爭論與協商的場所,探討其發展如何同時促進與損害原住民的預期成果。
 
《抵岸:海洋東南亞的文化交會》特展講座
時間:11/01 (六) 10:00-11:30
地點:集賢廳
講者:林宛萱(本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
本特展以「抵岸」作為主軸,透過海洋連結東南亞與臺灣的文化航道,呈現故宮南院藏品如何在海上流動、在岸上交織。將引領觀眾探索文物穿越海域而來的故事,從工藝、象徵到跨域交流,剖析歷史中海洋如何成為文化傳播與認同的載體,呈現東南亞文化與臺灣之間的海洋對話與互動。

 


創意課程  
所有課程請預先於故宮報名系統網站預先報名,名額有限額滿為止。現場亦開放零星候補名額,如有報名成功者於活動開始前10分鐘未報到,即開放現場限額候補。每場次活動開始後,恕不受理報到或後補。

免費創意課程報名頁面10月2日開放線上報名
課程除 10月18日由馬來西亞皮影戲藝師教學之〈皮影戲偶製作教學〉課程,其餘創意課程均為免費課程(包含10月19日之〈皮影戲操作體驗〉),可視需求選擇參加。
                

 
印尼文? 馬來文? 傻傻分不清?90分鐘讓你開口說
時間:10/5 (日) 10:00-12:00
地點:兒創教室
講師:王麗蘭(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助理教授、東南亞語言文化推廣工作者)
對象:八歲以上
馬來語作為島嶼東南亞的通用語(lingua franca)早在七世紀就開始流通,除了島嶼之間緊密的貿易活動之外,也因為馬來語讓人親近、好學、也吸納各地的語言,加以融合成一個廣納百川的語言。就用簡單的問候、童謠和流行歌曲,讓民眾一學就上手!
 
蠟染燈籠DIY
時間:10/6 (一) 10:00-12:00
地點:兒創教室
講師:湯文君(台灣天然染織工藝協會理事長)
對象:十歲以上
在馬來西亞、印尼等南洋地區的華人社群會在中秋節晚上提燈籠夜遊,本課程介紹蠟染工藝,並帶領學員完成獨一無二的蠟染燈籠一起過個南洋的中秋。
 
東南亞辛香料的風味教學
時間:10/12 (日) 10:00-12:00
地點:兒創教室
講師:陳愛玲(東南亞飲食文化工作者)
對象:十六歲以上
肉骨茶乃南洋一道代表湯品。
從華人遷徙到傳播流變,肉骨茶一躍成為矚目焦點,藉由五感細數前輩在異鄉打拼血淚以及分享肉骨茶吃的儀式感,不同藉貫華人風味都藏在配方𥚃,吃懂門道亦品味文化。
 
皮影戲工作坊
場次1:皮影戲偶製作教學      付費預約連結 
時間: 2025/10/18(六) 10:00-12:00
(外籍藝師直接授課,限額10人,備有現場翻譯人員。請於付費預約系統繳交預約費:NTD100元 以確保名額,現場將另收取材料費 NTD.1500元)
地點:兒創教室
講師:Fusion Wayang Kulit劇團
對象:12歲以上
 
場次2:皮影戲偶操作體驗
時間: 2025/10/19(日) 10:00-12:00 (報名時選擇時段限時體驗,額滿為止)
地點:兒創教室
講師:Fusion Wayang Kulit劇團
對象:十歲以上
 
馬來皮影戲(Wayang Kulit)是東南亞極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以精緻雕刻的皮偶,在燈光映照下投射出充滿生命力的剪影,配合音樂、敘事與表演,呈現融合神話、歷史與民間故事的舞台魅力。它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藝術饗宴,更是馬來文化中承載智慧、信仰與社會價值的重要媒介。

 

 


南洋影展 
《一路有你》
時間:10/6 (一) 14:00-15:40
地點:集賢廳       
片長:97 分鐘
導演:周青元       
年份:2014 
映後座談:15:40-16:30 
與談:許嘉芬(前臺灣布袋戲傳習中心藝術總監)與 Nikola Mayer(跨文化家庭親子代表)
《一路有你》透過一位固執父親與洋女婿的公路之旅,展現傳統與現代、親情與文化之間的衝突與融合。故事中,父親堅持女兒婚禮必須遵循華人習俗,並親自送帖邀請舊友,迫使他與未來女婿踏上跨越全國的旅程。在語言不通與價值觀差異中,兩人逐漸建立理解與情感。影片結合動人親情、濃厚人情味與壯麗景致,最終成為馬來西亞史上票房佳績與經 典之作。  


《OlaBola》 
時間:11/1 (六) 14:00-16:00
地點:集賢廳
片長:108分鐘
導演:周青元
年份:2016
映後座談:16:00-17:00
與談:陳儒修(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靈感來自1980年代馬來西亞國家足球隊的真實故事。影片講述一群來自不同種族與背景的年輕球員,如何在艱難挑戰中彼此扶持,最終為國家榮耀全力以赴。透過足球這項全民運動,電影呈現了馬來西亞多元文化下的團結精神,傳達「不同族群同樣能為共同夢想而奮鬥」的信念。憑藉熱血的比賽場景與真摯的情感描寫,《Ola Bola》不僅激勵觀眾,更成為象徵國民團結的經典作品。
 

 


藝文表演 
開幕表演:鼓動南洋
時間:10/04 (六) 14:00-15:00
地點:集賢廳
演出:南方節奏馬來手鼓團、Elizabeth Bungan Peter
「手鼓」文化在馬來社群中佔有極重要的儀式地位,在馬來人節慶與婚禮中,透過複雜節奏堆疊出莊重而歡慶的氛圍,成為馬來社群文化認同的聽覺標記,規律的擊鼓聲也象徵社群凝聚力。透過結合台灣在地文化元素改編,演繹一場跨越國界、世代與文化的擊樂對話。
 
南島之音:婆羅洲沙貝琴獨奏
時間:10/05 (日) 14:00-15:00
地點:集賢廳
演出: Elizabeth Bungan Peter
音色優美的沙貝琴(Sape')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烏魯族(Orang Ulu)的傳統弦樂器,外形像船或結合了琵琶與吉他,早期由碩莪樹皮製成,現多用木材雕刻,並使用尼龍或鋼弦。它最初用於部落的治療儀式以溝通靈魂,後來也用於慶典和娛樂活動。早期沙貝琴是專屬於男性的樂器,然而在當代卻是由女性樂手將其發揚光大走向國際。 
*沙貝琴表演感謝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馬來西亞觀光局、砂拉越旅遊局贊助演出
 
 
鼓動四時.擊響傳承    
時間:10/10 (五) 11:00-11:30/14:30-15:00
地點:透南風廣場
演出:众擊坊
專業二十四節令鼓藝術團體,巧妙融合傳統、現代打擊樂及跨文化元素,透過氣勢磅礡的集體鼓藝展現力量與藝術性。表演節目精選,包括二十四節令鼓的《驚蟄》(鼓表演)、《撼動天地之音-點將》(鼓與武的結合)、《古灶窯語》(廣東的獅鼓+ 陶罐鼓 +台灣水里蛇窯製造的陶琴)。
 
跨域皮影戲Fusion Wayang Kulit
時間:10月18日 (六) 14:00-14:30
          10月19日 (日) 14:00-14:30
地點:集賢廳
演出:Fusion Wayang Kulit
Fusion皮影戲劇團將馬來西亞傳統的皮影戲藝術(Wayang Kulit),結合現代多媒體與流行文化。他們巧妙地將《星際大戰》、DC超級英雄等知名IP搬上舞台,為古老藝術注入新生命。這支屢獲殊榮的團隊,不僅保留了皮影戲的精髓,更獲得國際媒體CNN、BBC報導與《星際大戰》官方認可,成功將馬來西亞皮影藝術推向世界。
 
古今跨域甘美朗Gamelan
時間:11/2 (日) 14:00-15:00
地點:集賢廳
演出: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音系甘豆社
「甘豆社」帶來多樣甘美朗演出,曲目涵蓋竹琴、耿蝶爾與安克隆傳統樂曲〈蜂蜜花〉、〈木琴〉,並呈現張旭誠《日出》《蛋花花》與廖憲一《嶼之吟IV:灣聲》等新創作品,展現跨域融合的音樂風貌。

 

 


巴剎盛會 
時間:10/11 (六) 10:30-17:00
地點:2樓大廳及全部展廳
 
表演團體:瑞獅迎賓(國立台灣大學醒獅團)、南洋陀螺表演(「千義陀螺」彭順旺老師)、印尼峇里島舞蹈(李庭莉峇里島文化工作室)、南洋創作音樂表演(雷擎)
 
蠟染服飾走秀:
自然織境——編織文化與永續實踐:Edric Ong
多元融合——峇迪的未來身影:Masterpiece by Masrina Abdullah
 
南洋風情攤位
盛會現場設有7個攤位及3輛餐車,包括南洋美食、印尼峇里島傳統服飾體驗、彩繪陀螺、Henna手繪、工藝品等,觀賞各項演出的同時,還要用力吃喝玩樂,有門道、有熱鬧,用五感體驗南洋。

合作夥伴: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MayCham Taipei )



 
活動資訊
  • 時間 114-10-04 09:00 ~ 114-11-02 17:00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地址:612008 嘉義縣太保市故宮大道888號 電話:05-3620777 聯絡我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