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當期活動

專題演講
印尼月─深度講座
多元交匯—從蠟染紋飾探索印尼文化
  • 時間:10.03(日) 10:30–12:00
  • 講者:楊芳綺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處助理研究員)
  • 簡介:蠟染在印尼人的日常生活扮演著重要角色,舉凡出生的育兒袋、婚慶典禮或喪葬儀式;在商業或學術場合,甚至是傳統的仗頭偶戲,皆可看到蠟染的精湛工藝。蠟染紋飾不僅是裝飾,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影響,從中爪哇的古典紋樣到爪哇北岸的歐洲花束紋,紋飾呈現了印尼歷史的變遷與多元文化的面貌。
-
美妙印尼—群島觀光的萬千想像
  • 時間:10.03(日) 15:00–16:30
  • 講者:Adila Chaerman (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觀光暨交通部主任) 
  • 簡介:印尼享有「萬島之國」的美名,不僅擁有多元族群文化特色,更有美不勝收的自然地理景觀。配合本次印尼月展出傳統服飾,本講座將介紹各地傳統原住民族家鄉的壯闊地景,如巴塔克族所在的多峇湖、布吉斯族所居的港口城市望加錫,以及達雅克族生活的婆羅洲雨林等,在島嶼間串接起美妙的繽紛想像。
-
漫談馬來世界伊斯蘭歷史文化—在地化與融合
  • 時間:10.11(一) 14:00–15:30
  • 講者:林長寬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 簡介:伊斯蘭文化以漸進式的方式進入馬來世界,直至十六世紀,伊斯蘭教逐漸取代印尼的印度教與佛教,本場講座將分享當伊斯蘭文化落地於印尼島國,是如何與印尼在地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形塑,最終成為印尼群島間的主流信仰。
-
古代印度宗教影響下的爪哇與峇里島建築
  • 時間:10.16(六) 15:00-16:30
  • 講者:黃恩宇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 簡介:自遠古以來,東南亞地區便深受印度兩大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影響,印尼的爪哇島與峇里島也包括在內。所以在十四至十六世紀伊斯蘭化的爪哇,存有大量古代印度教與佛教建築遺跡;至今仍以印度教為主流信仰的峇里島,隨處可見印度教神廟以及受印度教影響的聚落與家屋;本講座將聚焦於印尼爪哇島與峇里島上的遺跡、神廟、聚落與家屋間,觀看其受古代印度宗教洗禮後的建築表現,是如何自然再現印度教的信仰思維。
-
印尼華人布袋戲—跨越族群的偶戲音樂文化 
  • 時間:10.30(六) 15:00–16:30
  • 講者:蔡宗德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音像藝術學院院長)
  • 簡介:原產於大陸福建的布袋戲,隨著移民流傳至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由於各個國家文化環境的差異,除了故事內容與演出型態等方面有所不同,在戲偶的製作方式、伴奏選用的音樂乃至於敘事語言,都各自展現獨特文化樣貌。當臺灣布袋戲與印尼布袋戲相遇,本講座將帶領聽眾發現不同的掌中戲趣味!
-
活動資訊
  • 時間 110-10-03 00:00 ~ 110-10-30 00:00
展覽資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