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menu

最新訊息

104-12-30

故宮南部院區戶外公共藝術 充實觀眾參觀體驗

發佈單位:故宮南院 點閱率:7137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於12月28日開館試營運。觀眾對開幕推出的十大首展,佳評如潮,故宮回收的「觀眾意見調查」也絶大多數給予肯定。另特定立場媒體給予本院的指教,本院也將虛心檢討,故宮深信經過試營運後,必將臻至完善,故宮南部院區開幕,必定是2015年世界博物館界最大盛事之一。
 
國立故宮博物院為充實南部院區70 公頃景觀,並依據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第九條之相關規定,設置了數項公共藝術。
 
日本藝術家千住博,創作《亙古流長》,作品造型的靈感來自於中國與日本文化常見的屏風,作品中日夜變幻不同的水幕光影效果,呼應阿里山的雲海、瀑布及嘉南平原的和煦陽光。將瀑布視為宇宙(天)與大地溝通的橋梁,日光投射於屏風上猶如日晷,將北迴歸線視覺化,引領觀眾感受宇宙天體運行及自然風土孕生的奧妙。
 
伊朗藝術家KambizSabri作品《最美的回憶》,將伊朗傳統建築中逐漸消失的風塔,結合他在創作上慣用的元素,並以枕墊、床墊等,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建立自我的世界。在這兩種相異材質的浮動感中,藝術家在追尋過去幾十年中消逝的美好事物。這件如小建築般的雕塑作品,以造型(輕/重)、顏色(白/黑)、量體(小/大)及功能(非實用/實用),與隔湖相望的南院建築產生對話。
 
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創作《南瓜精靈》,是藝術家極少數的石雕,如玉石般的色澤與造型,與故宮歷久彌新的珍貴典藏相呼應。本作品一改圓膨造形,將質地溫潤與色澤墨黑的玉石,以默然拔起、嶙峋堅韌的山字型表現,象徵台灣第一高峰-玉山的用意非常明顯;而南瓜上的圓點則化身為園林中的漏窗與博物館建築相互借景,更添跨越時空互動交流的逸趣。
 
嘉義當地藝術家王文志作品《戲分茶》取自製茶過程獨有的「揉茶」工序,不同階段所產生的茶團為作品造型,表現出嘉義多山、產茶及以茶會友的地區文化。藝術家以「戲茶分杯品茗」(簡稱「戲分茶」)為名,強烈暗示以茗會國際友人的企圖。阿里山是台灣高山茶的開端,由於緯度與海拔的特殊地理條件,造就了阿里山高山茶的特色,略帶虎珀色,味覺清香。藝術家藉此做為創作靈感,以布團揉茶為設計發想,這是台灣最具特色的半球型烏龍製茶過程,外觀以三顆金色鏤空茶團來象徵茶作為嘉義的「金色產業」。在細節中更融入「中國書法」及「原住民圖騰」等元素,傳達了台灣茶藝多元包容、無私分享的精神。
 
嘉義藝術家蒲浩明作品《鳳點水》,坐落博物館北端,濱臨有眾多水鳥棲息的至德湖,作者以鳳凰隱喻東方文化體系裡的完美化身,翻飛的尾羽,凌空劃出一個生動的迴圈,既似浪潮翻騰,亦如暖巢安居。在垂蔭楊柳之間,鳳尾滴點湖水,傳達了神鳥鳳凰以靈氣雨露均霑、澤被大地的吉祥象徵。作品融合運用了西方『量塊』和東方『線條』的雕塑美學,透過本件作品遙望園區外之嘉南平原,更意寓了國際/亞洲與臺灣之交流與接軌。
 
此外,故宮受贈兩組作品美化環境,分別為十二獸首及大千三石。成龍先生台灣藝術總監製作的十二獸首,傳達了尊重文物、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普世價值,並耗時3年製作完整版的十二獸首銅雕工藝品,其中最好的一套捐贈給國立故宮博物院,姚仁喜建築師納入南院設計中。78年,巴西大使黃聯昇先生前往探視即將被水庫淹沒的大千先生巴西舊居八德園遺址,驚見大千先生三方巨石仍屹立當地,於是促請巴西聖保羅市僑領李伩祥先生商議搶救。經過李伩祥先生夫婦多方奔走,耗資僱工將巨石移地保存,並於97年運回台灣。102年8月1日恰逢大千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李伩祥夫人楊舒華將三石捐贈予國立故宮博物院,悠悠「三十」載,「三石」歷劫歸來,意義非凡。故宮南院有幸得此三石,姚仁喜建築師於院區至善湖畔闢建「大千石庭」,三石得以重回天地懷抱,觀眾們亦得一親巨匠手澤與大師風采。
 
國立故宮博物院誠摯邀請觀眾,除了進場觀精彩的十大首展、領略博物館建築之美外,在戶外園區遊憩時,也別忘了欣賞具有深層意涵的公共藝術作品。
 

新聞聯絡人: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會暨公共事務室 李東霖 +886-(2)-2881-2021*68867 Email:tunglin@npm.gov.tw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會暨公共事務室 洪瑞聯 +886-(2)-2881-2021*68872 Email:rayh0926@npm.gov.tw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會暨公共事務室 林承億 +886-(2)-2881-2021*68991 Email:aldophlin@npm.gov.tw

 

王文志作品《戲分茶》

王文志作品《戲分茶》

 

蒲浩明作品《鳳點水》

蒲浩明作品《鳳點水》

 

草間彌生《南瓜精靈》

草間彌生《南瓜精靈》

 

最美的回憶

最美的回憶

 

亙古流長

亙古流長

QR-Code
QR Cod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