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含氧化鐵成份的顏料勾畫簡略紋樣的青瓷,稱「鐵繪青瓷」,所描繪的紋樣經過高溫燒製之後呈現黑褐色。鐵繪青瓷較早可見於10世紀末的高麗初期窯址,但一直到12世紀才開始大量生產,產地主要集中在韓國全羅南道海南郡珍山里一帶。但因為全羅南道康津郡沙堂里與龍雲里等地窯址,也有品質良好的鐵繪青瓷出土,所以到目前為止還無法確定鐵繪青瓷的生產窯址全貌。時至13世紀,鐵繪青瓷也開始嘗試與其他技法,如象嵌、堆花、辰砂彩等結合應用,裝飾紋樣因而也從原本僅有的黑褐色,增加了紅、白二色,平添幾分活潑氣息。
此缽造型為花口折沿缽。敞口,深腹,弧形壁,圈足略高外撇。口沿作八瓣花式口,各瓣間末端略起細稜。內外壁均以含氧化鐵顏料繪飾牡丹花卉,外壁為纏枝牡丹,內壁的折枝花卉與簡略花紋於各瓣內間隔排列。足端、底部皆未施釉,露黃褐胎地。釉色略黃,釉面雜質較多並帶鐵斑,通身有細微開片。以含氧化鐵顏料描繪紋飾的作法,常見於12世紀的高麗青瓷,而此類折沿花口造型,則屬罕見之作。